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学生工作 > 正文

“三下乡”印记|青春日札(六)

来源: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19      浏览:

“三下乡”印记



图片

青春日札(一)

图片

这次三下乡来到石阡镇龙塘镇龙塘村,短短几天的经历让我收获满满。我们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和退伍军人,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入党初心和军旅故事,那些保家卫国、服务群众的经历,像一颗颗种子在我心里扎根,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与奉献的重量。

支教活动中,绘画课上孩子们用五彩画笔描绘心中的画卷,代码课上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探索数字世界,那份纯真与求知欲深深打动了我。最后一天的文艺大联欢更是热闹非凡,我们和村民、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,歌声里藏着不舍,笑容中满是温暖,欢声笑语定格了最珍贵的瞬间。这次实践让我走出校园,更明白了青年应有的担当,这份成长将永远照亮前行的路。

——张木玲

图片




图片

青春日札(二)

图片

三下乡的日子像本翻不完的相册,每帧画面都浸着温度。作为宣传组一员,我的镜头追过太多瞬间:支教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睛,空巢老人接过慰问品时颤抖的手,直播义卖里队友们卖力吆喝的身影,还有困牛山纪念碑前,大家低头默哀的侧脸。

除了拍照写稿,陪小朋友画画、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、跟着队伍下乡招生,这些细碎互动让“宣传”有了重量。原来最打动人的从不是华丽辞藻,而是把土地上的真实——老兵的勋章、校友扎根乡土的坚守、手作义卖里的善意——好好讲给世界听。

这些天教会我的,是让真实的自己说话。镜头对准的不只是风景,更是土地上生长的希望,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当好这束光的传声筒。

——田若琳

图片




图片

青春日札(三)

图片

在龙塘镇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日子里,作为宣传组成员,我深刻体会到“记录者”的责任与意义。每天扛着相机穿梭于支教课堂、田间地头和探访现场,用镜头捕捉孩子们的笑脸、村民劳作的身影和志愿者们的汗水。夜晚则伏案整理素材,撰写新闻稿和推文,努力让每一段文字既有温度又有力量。  

看到我们的一个个视频一张张照片被别人赞赏让我明白,宣传不仅是传播信息,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。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拍摄和写作能力,更让我学会用真诚的眼光发现平凡中的闪光点。未来,我会继续用手中的笔和镜头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
——田庆扬

图片




图片

青春日札(四)

图片

三下乡的这几天,像一场被阳光浸泡的梦。梦里有两种身影格外清晰:一种是银发染霜却笔耕不辍的老者,一种是蹦蹦跳跳追着风跑的孩童。

老年大学里的时光总带着沉静的力量。老爷爷们握着笔的手会抖,念起党章的声音会哑,可眼神里的专注比谁都炽烈。而孩子们的世界,是另一番热闹景象。辅导作业时,他们会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“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”,也会在算错算术题时懊恼地抓头发;玩耍时,他们又像一群撒欢的小兽,把笑声抛得比村口的炊烟还高。

这几天,我常常在想,到底是我们在“下乡帮扶”,还是这片土地在治愈我们?老人们教会我“坚守”,让我看清浮躁生活里该锚定的方向;孩子们教会我“纯粹”,让我想起最初为什么要出发。他们像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拥有的太多,却常常忽略了最珍贵的东西:对知识的敬畏,对他人的热忱,对生活的赤诚。

——陈榆榕

图片
图片

   编辑:刘东平        

      一审:张   妍      

   二审:马   星  

 三审:田茂超

   责编:田庆扬  


于茫茫人海相遇,缘定于此

请留下你的足迹
告诉我们你的想法
反馈邮箱
dsjxytw2022@163.com

时光漫漫,未来有你
我们一起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