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学生工作 > 正文

“三下乡”印记 | 青春日札(五)

来源: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18      浏览:

01/服务队成员(一)

今天的文艺联欢像一场温暖的告别礼,看着孩子们踩着熟悉的节拍跳着我们教的舞蹈,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光,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。当《明天会更好》的旋律响起,孩子们清澈的歌声里藏着最纯粹的期盼,我跟着轻轻哼唱,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。最后的《相亲相爱》成了全场的合唱,孩子们拉着我们的手摇晃,笑容比夏日阳光更灿烂。这个星期的汗水、欢笑与陪伴,在这一刻凝成最珍贵的回忆。他们的进步是最好的礼物,而这份双向的温暖,会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光。三下乡结束了,但爱与牵挂不会落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周健英

02/服务员成员(二)

三下乡的最后一天,在充实与不舍中画上句点。文艺大联欢里,我们和小朋友们一同欢笑、共舞,那一张张真挚的笑脸,让我懂得文艺不仅是表演,更是心与心的联结。直播时,镜头前的紧张化为动力,当看到屏幕上滚动的点赞和鼓励,突然明白科技能让乡村故事传得更远。 采访校友的过程最触动我,他们扎根基层的坚守,让“三下乡”的意义愈发清晰。这一天,是结束也是开始,那些温暖的瞬间、坚定的眼神,都将成为我们未来前行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王雪

02/服务员成员(三)

三下乡最后一天,照片里存满了故事:支教时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,采访老兵老党员时他们比划岁月的手,校友聊起扎根乡土时眼里的光,困牛山纪念碑前大家沉默的侧脸。

我的活儿不复杂:举着手机追着拍,把这些画面变成推文里的图,再敲出新闻稿记下来。原来不用啥华丽词藻,把看到的、听到的实实在在写出来,就够打动人。

镜头里的滚烫,都成了笔下的字。这段日子让我明白,宣传不是编故事,是把土地上的真真切切,好好讲给更多人听——这大概就是我们青年该做的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刘东平

02/服务员成员(四)

三下乡期间,镜头里的故事格外滚烫。支教时,孩子们眼里的光透过取景器映亮心房;采访老兵老党员,布满皱纹的手比划着峥嵘岁月,沙哑嗓音里的赤诚直抵人心;与校友畅谈,看见理想在乡土扎根生长的力量;重走困牛山,纪念碑前的沉默胜过千言,红军的热血仿佛仍在山间奔涌。

作为宣传人员,我用镜头定格感动,用剪辑串联初心。原来最动人的故事从不在脚本里,而在脚下的土地、在人们的眼眸中。这段旅程,让我懂得记录的意义,更明白青年该有的担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彭绍权






一审:张 妍

二审:马 星

三审:田茂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