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7-16 浏览:
— 聆听老兵故事 —
聆听峥嵘岁月
传承红色基因
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,厚植青年家国情怀,7月16日,大数据学院大思政实践暨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石阡县龙塘镇,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及家属,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,感悟革命精神。
"信念是行动的基石"
老党员陈兴国19岁入伍,服役7年。作为工程兵,他辗转湖南、新疆、怀化等地,参与房屋、桥梁建设,负责物资保管与调配。1982年退伍后,他扎根基层,历任武装部长、副镇长、支部书记。退休十年,他仍活跃在社区,经营小卖部之余,积极参与老年大学、老年协会、关工委活动,热衷舞蹈、乐器演奏和节日表演。每逢“八一”,他必参加党委组织的座谈会和战友聚会,初心不改。
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”
1968年,18岁的杨胜文从石阡县30多名应征青年中脱颖而出,成为一名军人。
新兵训练磨砺信念
他回忆军营最艰难的时光是新兵训练——半夜紧急集合、严苛的内务要求(“三线合一”物品摆放),锤炼出钢铁般的纪律。
“哪里困难就往哪里去”
秉持这一信念,他在云南完成训练后,主动投身六盘水“三线建设”的火热战场。6年军旅,信念扎根: 1976年退伍时,“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上前”的精神已融入血脉。
退伍不褪色,信念照征程
离开军营,他带着同样信念面对生活:从老家迁居新址,白手起家经营家具家电生意,克服生活变迁的挑战。如今虽脚有不适,但子女事业有成,生活安定。他的一生,生动诠释了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”的忠诚与担当。
"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"
1992年入伍的费西海,曾在机场和二支队服役近五年。退伍后,他扎根龙塘镇基层工作并担任书记。他最为人称道的是2003年见义勇为的事迹:面对偷车贼,他挺身而出,用砖头逼停车辆并跳上车协助擒贼,破获系列盗车案,荣获嘉奖。在推进异地搬迁等复杂工作中,他始终坚持“公平公正公开”,赢得了良好口碑。他深信民生无小事,用心用情服务群众。
致敬永不褪色的担当
从军营到地方,从青春到暮年,三位老兵用行动诠释了忠诚与担当。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场硝烟,却充满了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信念、服务人民的赤诚。大数据学院的青年学子们通过这次走访,深刻感悟到红色基因的力量,老兵们的精神如同岁月淬炼的勋章,将继续激励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。向所有退役军人致敬!
图片来源:宣传组
编辑:陈榆榕
一审:张 妍
二审:马 星
三审:田茂超
责编:田庆扬
于茫茫人海相遇,缘定于此
请留下你的足迹告诉我们你的想法反馈邮箱dsjxytw2022@163.com
时光漫漫,未来有你我们一起走!
暂无留言
上一条:三下乡支教课堂 | “共庆美好时光,同绘多彩未来”联欢会
下一条:三下乡支教课堂 | “指尖上的自然魔法——童趣植物拓染”